綜觀疫情後 台灣快消市場四原型新常態
綜觀疫情後 台灣快消市場四原型新常態
Kantar defines prototypes of TW FMCG New Normal
全球領先消費者研究機構-凱度消費者指數(Kantar Taiwan, Worldpanel Division) 針對疫情對於快消市場的影響,發布台灣後疫情時代的快消市場新常態:(一)疫情直接驅動成長品類 (二)居家場景增加需求品類 (三)間接囤貨品類 (四)衰退之非必需品
(一)疫情直接驅動成長品類
疫情直接影響品類,例如洗手乳和清潔用品,在市場比重不大,消費者關注度平穩,但疫情段期間有非常強勁的成長,如洗手乳銷售額成長率對比去年同期可達200%以上。凱度提出因應疫情的新常態-新衛生習慣,將品類市場提升到新基準,穩定供貨滿足需求,是品牌優先課題。
(二)居家場景增加需求品類
因疫情期間遠離社交,延伸的居家情境需求,而促成長幅度,例如需煮食品、保健食品、冷凍食品、乾糧類等。疫情讓民眾開始買菜回家煮飯,或是居家工作時間拉長,常叫外送外賣服務,或需打發居家時間居家電動或運動等。疫情趨緩後,一來得消化存糧,二來可能培養出居家活動的興趣,如效率健康食譜或氣炸鍋體驗,視覺先食以居家廚藝秀衝IG社群版面等,延續新生活型態的需求或體驗,從與家人居家同享,延伸到社交同樂都是廠商可預先設想的情境方向。
(三)間接囤貨品類
雖然跟疫情無直接關聯,但非常時期訊息滿天飛,使消費者出現搶購潮的主要是衛生紙、衛生棉,呈現異常的高成長。凱度預估由於消費者使用量較固定,囤貨可能導致市場9~12個月的衰退,近期較不利新品上市,除非能創造額外需求情境,建議持續與消費者溝通保持聲量。
(四)衰退之非必需品
快消市場非必需品例如化妝品、保養品、酒類等,目前衝擊最大。這些品項多為與他人互動將使用到的產品,在疫情期間使用情境減少,銷量自然下滑。凱度預估直至年底,居家情境仍為主要場景,當之後疫情趨緩,消費者重啟社交場合,需求將回復且升級。因交流互動機會顯得珍貴,再登場想要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,小奢侈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,將有可能為市場帶來升級商機。
這四種走勢引領著今年市場出現四種新常態,凱度資深客戶總監林維懌建議:「快消市場品牌商與通路商不再能沿用以往的作法應新的局面,而是要重新思考新常態對品牌的意義是什麼,才能做出更精準的預估與對策。」
如需了解品類新常態類型,或訂閱快消市場月報告,請洽您的凱度服務窗口,
或新聞聯絡人:Peggy Liu 02-2570-0556#365 Peggy.Liu@kantar.com